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舰船行业发展情况(舰船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3-10-27 8977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近几年的电容行业前景
  2. 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前景
  3. 电线电缆行业未来的发展会呈现什么态势

电容器是用于储存电量和电能的被动电子元器件,是最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全球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达22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7成,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电容器产业链上游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军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对抗等,民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通讯设备、轨道交通、医疗电子设备及汽车电子等。

  

按照介质不同可以将电容器产品分为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和薄膜电容器四大类,其中陶瓷电容器下游应用最为广泛,钽电解电容器在航天航空、武器装备等军用领域和民用高档消费电子领域应用较多,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较大的前景,铝电解电容器主要应用于大电容场景。

  

中国电容器市场规模全球占比超7成

  

2019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达220亿美元,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102亿元,占全球额比重达71%,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容器市场。

  

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速领先全球

  

近年来,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速持续高于全球规模增速,2011-2019年,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平均增速为6.73%,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球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9年全球陶瓷电容器市场规模为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增速在四大品类中位居首位,规模占比达52%。在中国市场中,陶瓷电容器的市场规模为578亿元,较2018年增长6.2%,占比为54%。陶瓷电容器是电容器行业的主要品类。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2、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3、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4、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5、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6、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7、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8、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9、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10、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1、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当前的中国电线电缆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市场,产能、产量与需求量都以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也包括有中国上万家电线电缆企业满足了国内外的线缆产品需求。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大量的中小电缆企业在中低端产品中的激烈竞争,扩大规模、低价竞争等竞争策略逐渐形成电线电缆行业的恶性循环。

  

1、全球最大的市场领先的工业配套产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电网改造加快、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以及全球电线电缆产品向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壮大,电线电缆制造业已经成为电工电器行业二十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比重。

  

根据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扩张有所放缓,2015-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由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疲软和制造业去产能的影响,电线电缆行业一度出现规模下滑,并在2018年达到低谷,达到0.99万亿元。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等投资的加快,电线电缆行业开始缓慢复苏。2020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5.02%。

  

在电线电缆细分市场方面,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市场需求处于前列。2018年电力电缆市场规模占比为36%,电气装备电缆占比为20%,裸电线为和绕线组合计31%。由于我国2019年与2020年对于海上风电装机进行补贴,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崛起,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在需求端有了较大的增长。

  

前瞻初步预估,2020年电力电缆约占总电线电缆规模的39%,电气装备约占总规模的22%,裸电线和绕线组合计占总规模的28%,通信电缆较2018年下滑1个百分点,占比为8%。

  

2、市场空间广阔外资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

  

从竞争格局上看,电线电缆行业可以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是以耐克森、比瑞利、古河、日本住友电工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在高端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第二阵营是在国内电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公司、以及在某些产品领域内占有一定垄断优势的企业,如宝胜股份、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青岛汉缆、浙江万马等;第三阵营是为数众多的其他规模较小的区域性中小企业。总体来看,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较低的制造成本吸引了中外线缆制造商,现已形成共同竞争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国内本土企业竞争方面,近年来本土企业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态势。一些重点企业,如亨通、宝胜、中天近年来一直保持非常强的增长势头,连续过年入选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名单显示,亨通集团、宝胜股份、中天科技分别位居榜单前三。

  

3、市场集中度低未来的激烈竞争仍将继续

  

发达国家的电线电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美国前10名线缆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宁、南线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7大线缆企业(如古河、住友、滕仓、日立、昭和等)占市场份额的65%以上;法国五大线缆企业(耐克森、新特等)包揽了法国市场的营业额,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而中国整个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极低,CR10约为18%。

  

前瞻根据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规模,结合行业本土企业电线电缆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分析,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CR5为12%,CR10约为18%,CR20仅为23%,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

  

4、线缆企业主营业务规模已形成不同梯队

  

通过分析电线电缆行业上市企业经营情况借以窥探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上市公司有20余家,前瞻选取了12家电线电缆行业上市公司中2020年电线电缆收入占营业收入80%以上的代表性上市企业,并按照电线电缆收入规模的不同将上市公司分成4个梯队,每个梯队选取了3家代表性企业。

  

如下图所示,当前我国的电线电缆企业就营收规模而言已经开始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梯队。这12家电线电缆行业上市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5、线缆企业营收持续增长利润开始滑坡

  

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电线电缆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持续上升,2020年上述12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和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7.37%,增速较2019年有所上升。从利润总额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电线电缆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波动变化,总体利润总额于2018年后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2020年上述12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总和为29.33亿元,同比下降28.06%。

  

总体看来,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了正向增长说明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利润总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由于远东股份因公司经营原因出现大额亏损脱离行业,综合来看,行业经营效益开始复苏,形势向好。

  

6、线缆企业毛利率相对稳定总体表现良好

  

从毛利率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代表性上市公司中除宝胜股份和通达股份外,其他公司的毛利率基本在10%以上,整体上来看2017-2019年,这1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平均毛利率达18.03%,表明行业的盈利能力良好。

  

整体看来,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不算太高,尤其是近年来,行业中参与者数量增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行业的利润空间持续压低,加之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毛利率也受到相应影响。2020年,受疫情影响,平均毛利率出现下降,为17.25%。总体看来,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待增强。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